女人最害怕的除了關於小孩就是身材走樣!!
我一直認為自己很幸運沒有長肉肉!沒有身材變形!
自從身邊的人有天跟我說?
妳怎麼駝背這麼嚴重!不好看耶!!
才發現我的身體已經習慣駝背了??
於是我趕快求助於《維娜斯推推脂塑身衣》。
![]() |
↑當初就是抱著"試穿不用錢"的心態報名的,幾個月後...維娜斯就讓我煥然一新了!
第一次預約試穿到門市量尺寸時?
才發現原本我要的更多更多!!
預約試穿網址:http://goo.gl/41NEQT
除了駝背!骨盆也因為懷孕睡姿歪了一邊(沒說沒發現!一說了?我看!哇!也太明顯!)
脊椎也歪了!順帶還告訴他們我想要屁股挺一點!大腿瘦一點(懷孕變胖了)!
還有媽媽們最在乎的餵奶胸部不要變布袋!!!
女人真的好???累啊!
好險這些通通可以交給維娜斯塑身衣來拯救我。
她們很細心的量了所有細微尺寸(說了有40個數字了不誇張!),
還一個一個步驟的教我穿對塑身衣跟怎麼找回沒有因為懷孕挺出來的肚子?
訂做完成後。開始了我的塑身衣之路。
![]() |
↑我選了黑色長褲型~~
就算露出來也可以是內搭的感覺!一點都不害羞!
穿後的感覺就是?原來沒什麼負擔感呀?
只會吃比較少(女人最想要的),
過年時不怕大吃大喝!因為妳很快就感覺塞不下了,
走在路上整個人就是曲線感加抬頭挺胸!
繼續努力!
我要把肉肉都推到最完美的地方!
就算纖細也要是漂亮有線條!
產後恢復身材的黃金方程式:控制飲食+運動+塑身衣
(運動的妳塑身衣可以助你雕塑身型,不運動的妳更需要它,讓維娜斯無時無刻幫妳推推脂)
身材的救星!必學的靜悄悄享「瘦」法!
●產後身材的恢復
(產後的身材恢復不易,加上帶孩子、睡眠不足,更抽不出空閒去運動)
●瘦身這回事,運動優先搭配飲食
(在家有空可以做些伸展運動,並平常均衡的飲食)
●靜悄悄的瘦身法
(光運動也不夠,產後媽咪最怕的就是擔心肉鬆不緊實!因此需要塑身衣輔佐。隨時穿在身上零負擔,舒適又透氣,就連帶小孩也能穿著,讓妳邊享受邊瘦)
介紹產品特點:3道豐胸、6道塑腰、3道提臀
a.柔和、透氣、排汗,24小時穿著也像第二層皮膚般舒適。
b.會呼吸的輕磅塑身衣,每一根超細纖維如蠶絲一樣強韌抗磨,同時還兼具防水透氣﹑排汗性超佳!
c.「全拉提3D定型布」(ShapeHold):具有固定肉肉及止滑效果,包覆性更好!獨家空氣層設計,可解決穿著時的滑動現象,並有效重塑多指肪部位並定型,又能兼具舒適感。
●探索自己的身體,回歸自然的擁有
(買再多美麗的衣服,倒不如買一件適合的塑身衣雕塑自己的身形,當體態勻稱了,再多美麗的衣服也都穿得下了,因此塑身衣對媽咪來說,絕對日常生活必備的救星,靜悄悄的瘦,讓妳靜悄悄的變美麗)
以上說了一堆,在這裡也介紹一本幫助我改變養生觀念最有效果的好書 人體經穴地圖 彩色增訂版:
↑ 人體經穴地圖 彩色增訂版真的很威...!
人體經穴地圖 彩色增訂版網址: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4130373017&RID=C9483369-u2874586324-v251444&lid=book_class_sec_se&actid=WISE
《人體經穴地圖 彩色增訂版》
縱貫古今,傳承、傳統醫學醫學的領域中,
似乎沒有如針灸醫學一般跨越時空和世界各國、和不同地區文明互相融合,
且獲得諸多愛用的全人性健康照護方法了。
2006年10月,共有兩個組織,計有九個國家的參加於筑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WHO經穴部位國際標準化的相關會議,針對361個穴位取得共識。 2009年開始,《WHO/WPRO標準經穴部位》於各國陸續出刊,在日本也推出了《新版 經絡經穴概論》,作為針灸教育用的教科書。
針灸醫學就好比火鳥一般,飛越新的起跑線,在不同的時空展翅高飛,奠基於實證基礎之上不斷發展於教育、研究和臨床。
第二版改以彩色圖解全面性地介紹WHO/WPRO的標準經穴部位。本書以古典14經脈經穴為縱軸,以現代醫學的體表解剖標記為橫軸來帶領讀者一覽WHO/WRO的標準經穴部位。改訂版中則捨去了「經穴爭鳴」的專欄部分。
基於筆者對於日本文化的熱愛,新版書中仍和初版一樣,於各章節放置了東海道五十三次的作品。希望讀者能以日本橋為起點環遊各地,同時也能藉由經穴巡禮 了解WHO/WPRO標準經穴部位之內容。在旅途之中,不妨輕鬆閱讀「經穴春秋」專欄,彷彿品嚐抹茶般稍作歇息,還能獲得經穴的由來等相關知識。
本書特色
易解:因為全書以經絡、經穴圖表為主心,讀者能一目暸然地掌握整體、全面理解經絡與經穴,背誦也非常方便。 本書不只提供了傳統經穴圖,經穴與現代醫學的相關性以及取穴技巧,都具體圖示。
有趣:針對經穴的由來、經穴部位以及取穴技巧等,另外有《經穴春秋》項目,詳細解說。藉此,讀者可以了解經穴產生的文化背景、時代以及經穴的彼此關連性,用更寬闊的視野掌握經絡與經穴。
輕鬆學習:喜歡才能學會,確實,做學問成功的前提在於好奇心甚至喜歡,若能產生興趣而持續學習,就能不很費力地成為專家。
總之,本書依據「易解、有趣、輕鬆學習」的原則,希望藉由圖表來增加記憶及學習的成効,並期望能對讀者學會經絡與經穴有極大的助益。
作者介紹
王曉明 醫學博士
1982年 中國遼寧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部畢業
1983年 中國遼寧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部助理、講師
1991年 於同一所大學修完針灸學士課程及中醫基礎理論博士課程,取得醫學博士學位
2004年 鈴鹿醫療科學大學准教授
2008年 鈴鹿醫療科學大學教授
2011年 帝京平成大學健康照護學部針灸學科教授
現任 帝京平成大學健康照護學部針灸學科教授
中國遼寧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人體經穴地圖 彩色增訂版-目錄導覽說明
仿若火鳥的針灸醫學/iii
第一版序文/iv 本書大綱/x
第1章 經穴的基礎
1. 何謂俞穴
1- 定義與分類、經穴的發現與確立
2- 經穴名稱的由來與標記
3- 經穴與陰陽、臟腑、經絡的關係
2. 經絡的分類與氣血流注
1-經絡的分類
2-十二經脈(氣血)流注的方向與循環
3-十二經脈間的體表配置與銜接部位
3. 取穴用的體表標記
1-頭部
2-上肢
3-下肢
4. 取穴用的解剖學指標
1-解剖學姿勢和方向
2-取穴用的體表分區
3-頭頸部
4-軀幹部
5-軀幹部、上肢
6-下肢
5. 骨度法、同身寸法
1-前面
2-後面與頭顳部
3-同身寸法(指寸取穴法)
第2章 十四經脈的經穴
2-1 任脈、督脈
任脈
1-流注(CV, 24穴)
2-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3-經穴的主治
2-2 手足太陰、陽明經脈
手太陰肺經
1-流注(LU, 11穴)
2-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3-經穴的主治
手陽明大腸經
4-流注(LI, 20穴)
5-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6-經穴的主治
足陽明胃經
7-流注(ST, 45穴)
8-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9-經穴的主治
足太陰脾經
10-流注(SP, 21穴)
11-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12-經穴的主治
2-3 手足少陰、太陽經脈
手少陰心經
1-流注(HT, 9穴)
2-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3-經穴的主治
手太陽小腸經
4-流注(SI, 19穴)
5-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6-經穴的主治
足太陽膀胱經
7-流注(BL, 67穴)
8-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9-經穴的主治
足少陰腎經
10-流注(KI, 27穴)
11-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12-經穴的主治
2-4 手足厥陰、少陽經脈
手厥陰心包經
1-流注(PC, 9穴)
2-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3-經穴的主治
手少陽三焦經
4-流注(TE, 23穴)
5-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6-經穴的主治
足少陽膽經
7-流注(GB, 44穴)
8-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9-經穴的主治
足厥陰肝經
10-流注(LR, 14穴)
11-經穴部位、取穴技巧
12-經穴的主治
第3章 經穴與局部解剖
3-1 頭部
頭部前側的經穴
1-體表解剖
2-肌肉
3-動脈、靜脈
頭部後側的經穴
4-體表解剖
5-肌肉
頭部側面的經穴
6-體表解剖
7-肌肉
8-動脈
9-靜脈
頭部經穴
10-三叉神經
11-三叉神經的分布區域
12-顏面神經
13-頸神經的分布區域
3-2 頸部
1-肌肉
2-總頸動脈
3-淋巴結
4-頸神經叢
5-自律神經
6-副神經
3-3 軀幹部
軀幹前側的經穴
1-肌肉
2-胸神經
3-皮神經、皮節
軀幹後側的經穴
4-肌肉
5-脊神經
6-皮神經、皮節
軀幹部的經穴
7-自律神經
8-腰部和腹部的經穴與自律神經
9-胸部經穴與肺、胸膜
10-胸部經穴與呼吸系統的神經支配
11-胸部經穴與膈神經
12-胸部經穴與心臟
13-腹部經穴與腹腔內臟
14-背部、腹部的經穴與胃
15-背部、腹部的經穴與小腸、大腸
16-背部、腹部的經穴與肝臟、膽囊
17-背部、腹部的經穴與腎臟、輸尿管
18-背部、腹部的經穴與男性生殖器
19-背部、腹部的經穴與女性生殖器
3-4 上肢
上肢帶經穴
1-臂神經叢
2-肌肉
上肢經穴
3-體表解剖
4-肌肉(屈肌)
5-肌肉(伸肌)
6-外側的經穴與肌肉
7-動脈、靜脈
8-神經
9-肩胛神經、腋窩神經
10-橈神經
11-肌皮神經
12-正中神經
13-尺神經
14-皮神經
15-皮節
16-手部經穴與體表解剖
3-5 下肢
下肢前側的經穴
1-體表解剖
2-肌肉(伸肌)
下肢後側的經穴
3-體表解剖
4-肌肉(屈肌)
下肢外側的經穴
5-體表解剖
6-肌肉
下肢經穴
7-動脈、靜脈
8-腰神經叢與薦神經叢
9-大腿經穴與股神經、股外側皮神經
10-大腿經穴與閉孔神經
11-內側的經穴與神經
12-後側經穴與坐骨神經、脛神經、腓總神經
13-小腿經穴與脛神經、腓總神經
14-皮神經
15-皮節
16-足部經穴與體表解剖
第4章 要穴
4-1 原穴、絡穴、郄穴、五俞穴
1-十二原穴
2-十五絡穴
3-十六郄穴
4-五俞穴
4-2 其他要穴
1-募穴與俞穴
2-八會穴
3-八脈交會穴(八總穴)
4-四總穴與下合穴
第5章 奇穴
1-頭頸部的奇穴
2-軀幹部的奇穴
3-上肢的奇穴
4-下肢的奇穴
第6章 耳穴、頭針
6-1 耳針
1-耳廓的體表解剖
2-耳穴
6-2 頭針
1-額區
2-頂區
3-顳區
4-枕區
附表、索引
編/譯者:陳韻如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30*21
頁數:226
出版地:台灣
- 作者:王曉明
追蹤
- 譯者:陳韻如
- 出版社:楓書坊文化
出版社追蹤
- 出版日:2014/6/10
- ISBN:9789865775704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